机械-淀粉粒度影响可生物降解膜性能的探讨(下)

2.1 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从表2可见,共混膜的力学性能随淀粉粒径减小而增大,其影响因素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淀粉分散在共混膜中,没有连续性,粉体不存在拉伸性能,只有与PE的界面有结协力,但结协力较弱,由拉伸屈服进程可知,共混摸是以PE为力学基体。(2)共混膜中淀粉的分散存在不均匀性,垂直于受拉方向PE的积累截面积存在差异,其中最小值位置为断裂危险截面。淀粉平均粒径越小,在膜中的分散越均匀,危险截面积也就相应增大。(3)PE包覆淀粉颗粒开的饭店遇到政府拆迁怎么办,实际构成了基体“缺点”,膜受拉伸时会产生“缺点效应”。对单个“缺点”,在受拉方向的两极将首先脱粘,淀粉与PE基体分离构成空穴,然后向赤道位置扩大。对PE基体,受拉方向有拉应力,在赤道方向受压有剪应力,这类复合应力的叠加作用,使“缺点”周围的PE变形量和变形形态均不1致,容易出现局部应力集中而促进基体的屈服。当膜受3维拉应力时,“缺点效应”被加强。减小淀粉粒径,“缺点效应”得到改进。2.2 对在环境条件下力学性能变化的影响 将表2中含有不同淀粉粒度的膜覆盖于实验田,在投用后同时定期取样测试力学性能保存值变化,比较结果如图1、图2所示。
图1 3组膜拉伸强度保存值变化的比较 图2 3组膜断裂伸长率保存值变化的比较 图1、图2表明,含有较小平均粒径淀粉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保存值,在投用进程中先是较大,后期则转成较小。投用90d时为什么房子不签字就强拆,1#膜力学性能完全消失,3#膜的力学性能保存值最大,2#、3#膜力学性能残留值随时间的延长可缓慢减小。上述3组膜的直角撕裂强度在投用30d时均已消失。膜投用后外观变化进程以下:可见有通透针眼——通透针眼扩大成孔洞,新的通透针眼出现——孔洞数量增加,大小不1,失去覆盖保温功能——孔洞连体,膜大面积显现长条形撕裂塌陷并与土表粘连——膜受拉力立即撕裂,无伸长率——膜面积逐渐减小——用手轻搓即成粉状。用碘液在膜表面擦涂,投用30d后的膜比新膜变蓝均有显著加强。3、淀粉影响共混膜在环境中的劣化机理 淀粉与PE的有效共混制成的可生物降解膜,两种主材料界面存在吸附、粘接、相互分散和化学键协力而紧密结合,由于淀粉的填充,做为基体的PE成海棉状结构,受拉伸时淀粉周围的PE变形量和变形形态不1致,会出现促进局部屈服的应力集中,当受自然环境的疲劳刺激,共混膜将产生以膜体破裂粉化情势和降解情势共存的劣化。在土表覆盖期,遭到氧、水、热、光、射线、空气污染物的化学作用,和遭到风、砂、波、本身拉紧应力、热胀冷缩的机械作用,共混膜会产生微裂、淀粉暴露、淀粉与PE界面分离,使PE海绵体损伤,和分子量降落,力学性能延续削弱,继而自行粉化融入土壤。在土壤内,PE受酶的氧化、水解作用,促进分子量降落,并且被PE携带入的自氧化剂与土壤金属盐接触即可构成过氧化物,能够打断PE的中间链段,产生易于被微生物摄取的低分子链的羧酸[4],从而缩短了PE进入生物降解期的时间。进入土壤的膜残片,还会因昆虫活动、土壤干湿变化、和植物根系生长而提高粉化程度。共混膜在土表覆盖期的劣化表现了以膜体破裂粉化进程为主的环境磨损,进入土壤的劣化表现了以化学进程为主的环境降解。环境磨损为加速环境降解创造了有益条件。 对新的共混膜,PE包覆淀粉构成了潜伏的“缺点”,当投入使用后,超膜厚粒径、近膜厚粒径和位于膜浅表细粒径淀粉的膜表PE层首先产生磨损,构成裂缝或孔隙,使这部分淀粉暴露出来,并产生吸水膨胀、氧化和微生物腐蚀,进而扩大膜上本来的裂缝和孔隙,造成内层和周边淀粉的相继暴露,激化了磨损由表及里的逐层发展。明显,在共混膜的粉化进程中,PE海绵体的损伤与淀粉的暴露始终相互伴随并相互促进。共混膜的环境磨损速度和进入土壤时的粉化程度可由淀粉粒度散布进行有效的控制,当平均粒径1定时,离散性越小,淀粉在膜内分散层次少,相同时间内淀粉颗粒暴露的概率高,膜的磨损速度就越快。当离散性1定时,较小的平均粒径,淀粉在膜内分散的层次就较多,膜的磨损速度较慢,而淀粉与PE界面的增大,则使得PE海绵体受损加重,提高了粉化程度。暴露出来的超膜厚或近膜厚粒径的淀粉容易与PE脱粘,1旦脱离膜体便会留下通透的针眼,这些粒径的频数越大,在膜投用初期损伤程度也越大,力学性能降落速度加快。含有过量的超膜厚、近膜厚粒径淀粉,会因膜孔洞的生成和发展过快而早期失效。4、小结与讨论(1)改变淀粉的粒度或填充量,均能引发共混膜的使用寿命和粉化程度产生变化,单纯增加填充量,虽然对提高膜的粉化程度有效,但是以丧失力学性能和缩短使用寿命为代价。而淀粉经超细化,物理——化学性能得到改进,提高了与PE的复合效果,使膜的力学性能、使用寿命和粉化程度的趋势相统1,对增加淀粉的填充量有明显的作用。(2)虽然淀粉及PE的环境降解速度较慢,特别是PE,需要与土壤接触才能加速降解。但淀粉的超细化,能使膜的环境磨损在较短的土表覆盖期就基本完成,PE海棉状结构产生高度破坏,以粉状和完全失去力学性能的残片与土壤同化,到达了减轻环境负荷和对植物无害化的效果。而且粉化后PE比表面积的增大,强化了促进环境降解的动力。因此,努力减少淀粉粒径来提高共混膜的环境粉化程度10分故意义。(3)对肯定的膜厚而言,根据粉体粒径的随机连续规律,优化设备组配及细化工艺,可对淀粉的平均粒径进行有效的控制,其方法有:用适当宽的离散性,改变粒径散布曲线的倾斜程度;用改变离散性来扩大平均粒径的可变范围。(4)对淀粉进行超细化,能够满足较薄膜生产的要求,控制淀粉颗粒的最大粒径政府收到信息公开申请后不回复,能够提高膜表面的平滑度,改进热合性和印刷性,使膜厚检测更加精确。(5)许多实验室和野外土埋的实验报告,都验证了各类生物降解塑料的可生物降解行动,各国、各地区、和ISO也制定有相干评价测试方法的标准[1],但迄今为止未见触及共混膜(不含光降解促进剂)环境磨损问题的实验和测试标准的报告。笔者认为,直接将新的不同类型的可生物降解塑料进行生物降解性能比较,存在1定难度,特别是对薄膜,需要在考虑同等使用寿命的条件下来判定其生物降解能力,才会更加客观。(叶斯奕 天津丹海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381)